目前,智能傳感器尚沒有標準化的科學定義。歸納諸多學者的觀點,筆者認為應模仿人的感官和大腦功能來定義智能傳感器。本質上,它應定義為基于人工智能理論,利用微處理器實現智能處理功能的傳感器。
智能傳感器不僅具有視覺、觸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功能,且應具有記憶、學習、思維、推理和判斷等"大腦"能力。前者由傳統的傳感器來完成。此處的傳統傳感器的功能結構包括敏感元件、調理電路和模數轉換器(ADC),敏感元件將描述客觀對象與環(huán)境狀態(tài)或特性的物理量轉換成電路元件參量或狀態(tài)參量,調理電路將電路參量轉換成電壓信號并進行歸一化處理以滿足ADC動態(tài)范圍。智能處理器應對ADC輸出的數字信號進行智能處理,主要智能處理功能如下:
1)自補償功能
根據給定的傳統傳感器和環(huán)境條件的先驗知識,處理器利用數字計算方法,自動補償傳統傳感器硬件線性、非線性和漂移以及環(huán)境影響因素引起的信號失真,以*佳地恢復被測信號。計算方法用軟件實現,達到軟件補償硬件缺陷的目的。
2)自計算和處理功能
根據給定的間接測量和組合測量數學模型,智能處理器利用補償的數據可計算出不能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數值。利用給定的統計模型可計算被測對象總體的統計特性和參數。利用已知的電子數據表,處理器可重新標定傳感器特性。
3)自學習與自適應功能
傳感器通過對被測量樣本值學習,處理器利用近似公式和迭代算法可認知新的被測量值,即有再學習能力。同時,通過對被測量和影響量的學習,處理器利用判斷準則自適應地重構結構和重置參數。例如,自選量程,自選通道、自動觸發(fā)、自動濾波切換和自動溫度補償等。
4)自診斷功能
因內部和外部因素影響,傳感器性能會下降或失效,分別稱為軟、硬故障。處理器利用補償后的狀態(tài)數據,通過電子故障字典或有關算法可預測、檢測和定位故障。
5)其它的常用功能包括用于數據交換通信接口功能,數字和模擬輸出功能及使用備用電源的斷電保護功能等。